前不久还在考虑开题报告的事情,本周看到导师发的学校对硕士研究生毕业成果要求,其中有一条是在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)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学术论文1篇。想到手里正好有一篇竞赛获奖论文,于是了解了下有关期刊投稿方面的内容,开始着手准备。

国内七大核心期刊体系

1.北京大学图书馆俗称“北大核心”;

2.南京大学“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(CSSCI)”;

3.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“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(CSTPCD)”;

4.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(CHSSCD)”;

5.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“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”;

6.武汉大学“中国核心期刊目录(RCCSE)”;

7.CNKI“中国引文数据库(CCD)”。

以下是各类期刊体系概况图:

目前世界上的论文权威性等级大致是这样划分的:

SCI源刊(SSCI源刊)>EI源刊>中文核心(南大核心-CSSCI、北大核心等)>EI会议、CPCI会议>国际级、国家级期刊>省级期刊>其他普刊。

在基础学科领域,SCI期刊在国内的认可度较高,而在工程技术领域EI认可度相对较高。相对中文核心期刊,SCI、EI国际认可度更高一些。

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

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”(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,The key magazine of China technology),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。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,是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。受科技部委托,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。期刊目录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 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》中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(ISTIC)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,每年进行遴选和调整,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。

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1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,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(CSTPCD),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。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,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。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(CSTPCD)是理科方向的检索工具,比较适合理工科专业科研人员。

这里附上2022年最新科技核心期刊目录链接(2021年底评选的科技核心,有效期为2022年全年):d0625174-0f93-4657-8061-a047416a8ade.pdf (cpu.edu.cn)

结语

由于我的论文是图像分析处理,有关深度学习、神经网络的内容,所以选择计算机方向期刊投稿通过率更高,同时选择也因为是首次投稿,保险起见还是选择了相对靠后的一些核心期刊,虽然这样影响因子比较低,但相对更容易通过,较为合适。本周工作主要还是根据预选的几个期刊网站要求修改小论文,同时电话、邮件联系相关编辑部,针对投稿问题进行咨询,后期有问题会继续跟进。

最后,汇总一些投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:

  1. 选择期刊要考虑周期,属于哪类期刊,是什么级别,征稿要求是什么,发表周期大致多长时间。
  2. 搞清单位或地区评价标准。比如有些地方对期刊有评职方面明确的要求,在发表时不先确认好这些信息,导致发表的刊物不能用,只能哑巴吃黄连。
  3. 着急见刊就匆匆忙忙找人帮忙发表文章。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,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一点,很多作者在评职称之前的两三个月才着急发表论文,这时候符合要求的刊物已经很少了,只能死马当活马医,许多作者因此吃大亏。
  4. 一味图价格便宜。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,对于期刊的发表费用来讲,一些作者图便宜,结果论文安排并不顺利,包括不能按时见刊,发表之后不能用,甚至是根本就发表不了。要多了解几个,自己首先心里有底,怎样的期刊,目前发表的普遍价格是多少,清楚后才可以谈。
  5. 对刊物信息不加核实。即使是论文服务机构推荐的期刊,自己也要进行必要的核实,新闻出版总署、知网、万方等数据库都查一查。
  6. 审稿通过后不及时支付版面费。很多作者认为审稿通过了,编辑部不会轻易撤稿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审稿通过之后,缴纳了版面费用才会安排刊期。

后记

10月28号更新~~

已收到期刊社的邮件,通知录用!接下来开始准备下一篇了,目前在考虑投SCI三区,但是挺有难度——英文撰稿、目标识别方向的创新、版面费用高昂,是三个主要难点,目前还在筹备ing.